根據最新統計數據,2025年4月台灣新車掛牌數量為3萬7038輛,較2024年同期大幅衰退11.2%,顯示汽車市場正面臨需求放緩與產業結構調整的多重挑戰。多家主流品牌銷量下滑,其中電動車龍頭特斯拉更跌出銷售前十大榜單,格外引發關注。
市場表現:主流品牌普遍回檔
Toyota雖仍穩坐市場龍頭,但4月銷量較去年同期減少約10%,主因與庫存調整及車型改款有關。Honda則受主力SUV車款CR-V進入產品末期影響,買氣轉弱。
在電動車市場方面,儘管成長趨勢持續,但整體占比仍偏低。特斯拉4月銷量出現明顯滑落,失去前十大地位。分析指出,除本地需求轉弱外,美國政府4月初對台加徵32%「對等關稅」的消息,也可能對特斯拉等品牌形成心理與價格層面的雙重壓力。
銷量下滑主因分析
經濟不確定性升高:通膨壓力、股市波動與全球景氣疲弱,使消費者購車意願降低。
供應鏈與產品交替:新舊車款交接期,加上晶片與零組件供應尚未完全穩定,影響出貨節奏。
政策觀望氛圍濃厚:市場普遍期待政府推出新一輪「汰舊換新」補助,使部分消費者選擇延後購車。
基期較高影響比較基準:2024年4月因多款新車上市與促銷活動,銷售表現強勁,使得今年同期顯得相對疲弱。
政府啟動因應機制
針對美國對台加徵關稅對產業可能造成的衝擊,行政院已於4月4日宣布啟動總額880億元的「產業因應方案」,涵蓋九大面向與二十項具體措施。勞動部也同步推出四大方案協助企業與勞工應變,包括薪資補貼、再就業服務與青年就業支援等。
外交部則表明,台灣願與美方就關稅議題展開協商,以維護雙邊貿易秩序與產業穩定。總統賴清德更提出「台美零關稅」與「擴大對美投資」等四項因應策略,強調將積極應對國際貿易變局。
未來展望:新車與新能源車款為動能關鍵
雖然短期車市壓力尚未解除,部分業者對下半年表現仍持審慎樂觀態度。隨著5月起新車陸續上市,加上車商加碼促銷活動,預期市場買氣有望逐步回溫。
此外,電動車與油電混合車款持續成為未來成長重點,包含Tesla、Lexus等品牌皆加快在台推出新車型與建設充電網絡。整體而言,若經濟穩定、政策明朗化,加上進入6月傳統購車旺季,車市有機會逐步止跌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