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Volkswagen)
德國汽車巨頭福斯(Volkswagen)近期宣布,將會在 2030 年前裁減約 3.5 萬個工作崗位,並削減產能,以應對市場競爭壓力和成本挑戰。然而,這項舉措雖避免了立即關廠和強制裁員,但仍在市場和員工間引發了不小震動。
與工會達成協議,避免強制裁員
福斯與德國的金屬工業工會(IG Metall)經過 70 小時的談判,成功化解罷工危機,達成裁員協議。根據協議,裁員計劃將採取內部調整、提前退休等方式,避免強制性裁員,並確保過程以「對社會負責」的方式進行。福斯執行長布魯姆(Oliver Blume)表示,此次協議為未來的結構重組提供了明確方向,有助於公司每年節省約 40 億歐元(約新台幣 1360 億元),並逐步實現 150 億歐元的成本削減目標。
市場挑戰:需求疲軟與競爭壓力
福斯面臨來自多方面的挑戰:
1. 歐洲市場需求疲軟:隨著經濟疲軟,福斯的財報表現低迷,銷售下滑。
2. 中國市場競爭加劇:廉價電動車製造商的崛起給福斯帶來更大壓力。
3. 電動化轉型進度緩慢:福斯在電動車市場的步伐相對滯後,競爭力受到削弱。
產能調整與未來規劃
此次裁員計劃將對福斯在德國的工廠造成深遠影響,公司計劃削減近四分之一的產量以應對過剩的產能。儘管如此,福斯承諾短期內不會關閉工廠,並強調將盡可能降低對員工的影響。
然而,市場對福斯的應對策略仍存疑慮。分析師指出,協議缺乏緊迫性與明確細節,可能導致改革成效不如預期,尤其是 2025 年前恐難顯現成本削減的影響。福斯股價在消息公佈後下跌,顯示投資人對其未來的轉型進程抱持謹慎態度。
(圖/Volkswagen)
行業困境與福斯的抉擇
福斯的裁員舉措反映了整個歐洲汽車產業的困境。由於需求疲軟、生產成本高昂,以及電動化轉型壓力,歐洲多家汽車製造商已宣佈關廠或裁員計劃。福斯布魯塞爾的奧迪工廠也預計在明年2月底停止生產,顯示產業結構調整已迫在眉睫。
來自德國總理與股東的回應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對協議的達成表示支持,並強調穩定就業的重要性。同時,福斯的大股東保時捷也認為削減成本是提高競爭力的關鍵。儘管如此,市場對福斯的轉型成效保持觀望,分析師認為,福斯需要進一步加速在電動車和其他創新領域的佈局,才能在全球市場中重新奠定領先地位。
福斯的裁員計劃既是成本壓力下的無奈抉擇,也是應對長期結構性問題的重要一步。在電動化轉型與全球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福斯能否透過此舉提升效率、實現轉型,將成為未來幾年的重要觀察指標。
買電動車MYEV採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