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網路)
為提升行車安全與行人保護,交通部於 2 月 7 日正式公布「汽車車窗及擋風玻璃可見光透過率」安裝指引,建議前擋風玻璃透光率不低於 70%、前側窗玻璃不低於 35%,B 柱之後則不予規範。此舉旨在確保駕駛擁有足夠視野,以減少行車風險。然而,由於目前尚無明確法規與罰則,該標準僅屬建議性質,後續是否強制立法仍需社會共識。
提升駕駛能見度 降低夜間行車風險
過去,許多車主為了隱私或隔熱效果,選擇低透光率的隔熱紙,但這可能在夜間或光線不足的環境中影響駕駛視野,增加事故風險。交通部指出,透過蒐集國際規範,發現多數國家對於前擋風玻璃與前側窗的透光率均設有最低標準,因此決定參照國際標準,為台灣駕駛提供安全指引。
政策落實方式:從宣導到共識凝聚
針對該標準的落實,交通部強調將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初期以柔性勸導為主,並透過汽車經銷商與隔熱紙業者宣導,鼓勵民眾選擇透光率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此外,未來也將進行相關數據蒐集,透過檢驗設備提供車主了解自身車輛的透光率情形。
交通部公路局長陳文瑞表示,關於是否立法強制規範、政策是否溯及既往,目前各界意見仍存在分歧。預計 3 月起將邀請相關單位與團體召開會議,進一步凝聚共識,最快 6 月提出正式的安全指引。
(圖/網路)
「人道安三箭」政策之一 政府全面提升道路安全
此次隔熱紙透光率新標準是交通部「人道安三箭」政策的一環,該政策旨在提升道路安全,除了規範隔熱紙透光率外,還包括調整路口停止線與行穿線的距離,並加強路口照明設備。根據交通部統計,雖然 2024 年 1 至 11 月的整體交通事故傷亡較 2023 年同期減少,但兒少行人死亡數卻增加了 5.7%,顯示行人安全仍有改善空間。
交通部長陳世凱表示,未來將持續優化各項交通安全措施,從「車本交通」逐步轉向「人本交通」,確保行人與駕駛皆能享有更安全的道路環境。
透光率規範是否入法仍待討論
目前,隔熱紙透光率標準雖已發布,但尚未強制規範,且無溯及既往的適用性,現行車輛仍可依原狀行駛。因此,該政策對市場影響仍待觀察,後續是否納入法規,將取決於社會共識與政策推動進程。
無論如何,隨著交通安全意識提升,未來車主在選擇隔熱紙時,可能將更加關注其透光率與安全性的平衡,確保自身行車安全與行人視野不受影響。
買電動車MYEV採編
優質業務推薦:甘士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