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車搶市!「禁陸令」重創台灣供應鏈

(圖/中央社CNA)

史上最嚴「禁陸令」重擊台灣供應鏈

自8月起,經濟部施行史上最嚴格的國產化規定,針對大陸車款銷售進行嚴格限制,此舉將對台灣汽車供應鏈帶來深遠影響。MG品牌因被大陸上汽集團收購,成為這次政策的首要受害者。以MG在台灣每年銷售約2萬台來計算,直接經濟損失預估近百億元。再加上未來規劃導入的大陸車款以及因應新規導致的產線修改與違約風險,整體損失恐突破百億元。

這項新政策之所以引發爭議,不僅在於其對大陸車款的嚴苛定義,除了比亞迪、吉利、奇瑞等大陸自主品牌外,凡是與大陸有資本或生產鏈接的車款皆被納入限制範疇。此外,政策還具溯及既往效力,連已上市的車款都受影響,導致現有銷售直接受創。

MG品牌首當其衝

以由中華汽車製造的MG品牌為例,雖然MG被上汽集團收購,但其車款在台灣仍需適用新的國產化率規定。根據規定,已上市車款在首年需達到20%的國產化率。然而,這與中華車所訂定的明年4至6月讓所有車型國產化率達15%至20%的目標之間存在時間差,這意味著現有訂單可能無法按時交付,造成無法估量的經濟損失。

車廠高層指出,台灣市場規模有限,每款新車導入都面臨市場接受度的挑戰,尤其是初期供應商接單意願不高,導致國產化率難以達到要求。汽車生產涉及人身安全與上萬個零件,其技術與生產過程的複雜性,以及驗證程序的耗時,讓國產化率的推進需要時間。

政策急切執行 引發業界不滿

業界普遍認為,政府以意識形態為出發點,防堵大陸車款進入台灣市場,政策過於急切。政策公布後僅2天便立即生效,讓供應鏈無法應對,就連已下訂的消費者也可能面臨拿不到車的窘境。如此一來,車廠與消費者都成為政策的受害者。

經濟部設定的最高35%國產化率,在未經充分與業界討論的情況下,便逕自宣布實施,遭受「何不食肉糜」的批評。業界更質疑,這項政策雖然強調公平競爭,但卻只針對陸製零件,對東南亞國家等非台灣製造的零件卻未作限制,顯然具有明顯的政治針對性。

業界呼籲理性推進國產化

資深車界人士強調,經濟部若真要保護台廠,應該考慮到台灣車市每年僅40多萬台的規模。汽車產業依賴規模經濟,若一味強推國產化率,只會導致成本上升,進而導致國產車銷售不振,最終市場將被進口車瓜分,台廠將更無生意可做。

他們建議,國產化推進應循序漸進,而非強行推行新制。即便政策確實需要執行,也應設置調適期,讓車廠有足夠時間應對與調整,否則政策的初衷將適得其反,成為阻礙產業發展的絆腳石。

買電動車MYEV採編

優質MG車主顧問-新北中和億和車主顧問-林家禾

GAMA TPU S7 冰盾外貼玻璃隔熱膜

About the Author

You may also like these

X